台灣神經學學會
返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相關連結 | 文件下載
  • 關於學會
  • 學會組織
  • 活動看板
  • 專業園地
  • 3分鐘神經學新知
  • 會員專區
  • 神經學雜誌
  • 學會會訊

帳號:
會員編號如 0001,以此類推
密碼:
第一次登入密碼為您的
出生年月日,如20080131
查詢會號/密碼

  • 本期會訊
  • 會訊總覽

 首頁 > 學會會訊

字體:小.中.大
分享:
人工智慧和ChatGPT 對臨床神經 醫學、學術研究和學術出版的影響: 永久性的變革
期號: 2024年 - 第88期 - 4月/ 出刊日期:2024/4/2/頁數:4
文章類別:醫學新知 Updated on the state-of-the-art neurology and neuroscience
Authers:
  彭冠博,  1 , 
1 漢堡大學醫學院附設醫學中心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Hamburg-Eppendorf

 ChatGPT 已經成為多領域討論的焦點,尤其在臨床醫學和學術研究領域引起了極大關注。ChatGPT 3.5 約一年前出現,至今已經被更新和改進了數次。儘管其概念和技術存在多年,但其與人類語言的無縫整合,以及如同Google 一樣,讓一般大眾均能免費使用,在短時間內造成了風行。使用ChatGPT 無需程式語言背景;任何能夠流利使用其母語的人均能受益。這樣友善的介面有助於廣泛整合,包括學術界和醫學研究等各個領域。本文評估了人工智慧和ChatGPT 在臨床醫學以及學術中的角色,包括其潛在應用和限制。

 

1. 卓越的語言處理能力

ChatGPT 原本就是專為處理語言而設計。目標很簡單:理解語言中微妙概念差異(輸入),並提供相關的語言反應(輸出)。ChatGPT 語言處理的能力,並不侷限於單一語言,這對英語非母語者尤其重要,考慮到英語在學術領域中的主導地位。過去,語言障礙通常阻礙了研究的發表,文章投稿常遇到的審稿評語:Please have the paper checked by a native English speaker or professional English editing service。專業英修服務,成本從數千到上萬台幣不等,對於缺乏研究經費的年輕研究者而言,是個不小的負擔。此外,編輯的內容有時在翻譯過程中失去了原本的意涵。生成式AI (generative AI)的出現,如ChatGPT,有效地替代了90%以上的傳統語言編輯(英修)服務,並提供了額外的功能,例如在英式或是美式英文之間自由切換,或是針對特定期刊要求或風格進行調整。此外,生成式AI 能依照內文,自動生成letter to the editor,或是在幾秒內修改段落或摘要的字數等。其卓越的語言處理能力,有效降低了學術研究和出版(因語言造成)的門檻。

2. 告別繁瑣的文書工作(即將實現)

臨床工作的一大部分耗費在繁瑣的文書工作,包括入院和出院摘要、門診病歷、評鑑相關文件等。一些機構已經在測試生成式AI 與病歷記錄的整合,例如出院摘要。1 在醫療資訊(如入院記錄、病例記錄和實驗室檢測報告等)都已電子化的情況下,出院摘要可以由AI 自動生成。在一個發表於JAMA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中,史丹佛大學附設醫院內科主治醫師比較了由ChatGPT 生成的醫療記錄和由資深住院醫師撰寫的記錄,ChatGPT 和資深住院醫師得分差異小於1 分(11.23 ± 2.84 vs. 12.18 ±2.40,p=0.09,0-15 Scale)。2 該研究使用的是ChatGPT 3.5(2023 年1 月9 日版本),這是一個早期發布的版本。隨著ChatGPT 4.0 的推出,ChatGPT 與資深住院醫師之間的差異有望變得微乎其微。在商業界,ChatGPT 已有相關商品,在會議中只需要錄音,會議結束能自動生成會議記綠,同時針對每位參加者,生成個人化的待辦事項。類似的系統預期在可見的將來能應用在門診環境:醫生只需要專注病史和身體檢查,門診病歷則在會談結束自動生成,醫師只要確認內容以及提供必要的修改。AI 在文書工作方面的有效整合,將可節省時間並提高醫療服務品質。

3. 事實核查—AI 能回答我們知識相關的問題嗎?

臨床工作常需要快速得到某一領域的最新知識,例如最新針對Guillain-Barré Syndrome 的臨床治療指引,我們能否把這工作交付給AI?儘管ChatGPT 提供了良好的願景,許多報導發現它對「事實相關」的問題並不完全可靠,有時甚至提供誤導性的訊息。此外,ChatGPT 甚至有時無法正確回答小學等級的數學問題。3 有許多理論試圖解釋這個問題,不過,列舉可能的原因已經超過本文的範疇。基本上,ChatGPT是一種基於概率的生成式語言模型。在訓練過程中,其目標是對「語言輸入」生成最「相關」的「語言輸出」,而不考慮答案正確與否。筆者曾經嘗試詢問ChatGPT 偏頭痛生理學的相關問題,得到的答案約50% 正確,50% 模稜兩可。此外,當要求引用相關文獻時,ChatGPT 生成了虛構的文獻 (著名的研究人員、合理的標題,知名期刊,甚至DOI,但一切都是虛構的)。4 這個問題在ChatGPT 2023 年11 月更新後已獲得解決。也許我們能將ChatGPT 類比成一年級的醫學生,你問他問題,得到的答案不見得是正確的。然而,與醫學生不同的是,醫學生需要多年的學習以及經驗,ChatGPT 可以在幾周到幾個月的更新中快速改進,只要在訓練階段,以不同的資料庫進行訓練(例如PubMed)。針對此一問題,已經有基於類似技術的新搜索引擎Consensus (https://consensus.app) 致力於提供醫學領域內針對特定問題相關與正確的參考資料。儘管還處於早期階段,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使用生成式AI 回答基於事實的問題的發展似乎可能實現。

4. 生成式AI 在學術領域的倫理考量

在學術界, 使用生成式AI 引發了有關作者歸屬的疑問,尤其是當作者僅提供提示(prompt,提供給AI 模型生成回應的「輸入」)。相較之下,學術界對於AI「編輯」的內容(相較於AI「生成」的內容)大多較為寬鬆。大多數期刊對於由AI 編輯的內容持開明態度。例如,Cephalalgia 期刊接受AI 編輯過的文字,但是作者應該在acknowledgement 披露相關資訊,此外,AI 應明確被排除在作者之外。AI 生成的內容可能會被檢測出來,但許多既有檢測服務無法一致且準確地分辨AI 生成或編輯的內容。藉由部分巧妙的操作,例如要求AI 將內容再一次針對特定期刊風格「改寫」,有可能騙過部分AI 偵測器。AI 生成內容和AI 偵測器之間的持續競爭,最後誰會勝出仍屬未知。但是,無論內容是由AI 生成還是由AI 編輯,作者都應擔負校對和確保準確性的責任。AI 目前仍無法取代醫療診斷生成式AI 的出現,立即在諸多領域造成顯著影響。筆者作為在學術環境中需要專業處理三種不同語言的醫療人員,生成式AI 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僅節省了大量時間,還提高了生產力。目前我們見證了AI 革命的初期階段,預期在不久的將來,將有更多的應用和成熟的產品問世。相較於19 世紀的工業革命期,機器的出現並未消除工作;部分工作不復存在,但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的工作方式。即便在2023 年生成式AI 出現之前,醫療一直被認為是相對較不容易被AI 取代的行業。AI的進步(尚)不會取代臨床醫生和研究人員,反而能夠幫助他們從繁瑣的文書工作中解脫出來,可以有額外的時間進行醫病交流、研究,或是休息、避免過勞。AI 帶來的影響可能類似於30年前的資訊革命,對新技術的適應能力變得至關重要。30 年來,醫生沒有被Google 取代,但是那些未能適應新技術 (使用網路、google等,獲得最新的訊息)、完全依賴傳統書籍的醫生,會發現自己被掌握新技術的同僚所取代。

(Disclosure: 本文初稿是筆者以英文寫成,經過ChatGPT 3.5翻譯成中文,再經作者人工校閱的結果。)

REFERENCES

1. Patel SB, Lam K. ChatGPT: the future of discharge summaries? 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2023; 5: e107–e108.

2. Nayak A, Alkaitis MS, Nayak K, et al. Comparison of 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Summaries Generated by a Chatbot and Senior Internal Medicine Residents. JAMA Intern Med 2023; 183: 1026.
 
3. Chen L, Zaharia M, Zou J. How is ChatGPT´s behavior changing over time?, http://arxiv.org/abs/2307.09009 (2023, accessed 11 January 2024).
 
4. Peng K-P, May A. Crossing the Rubicon? The future impact of articial intelligence on headache medicine.

返回列表
top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關於學會
  • 學會組織
  • 活動看板
  • 專業園地
  • 討論區
  • 會員專區
  • 神經學雜誌
  • 衛教專區
地址:106 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3號17樓之2 電話:02-2362-7626 傳真:02-2362-7631
Designed by eHato, Copyright © 2013 neuro,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neuro@mail.hato.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