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神經學學會
返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相關連結 | 文件下載
  • 關於學會
  • 學會組織
  • 活動看板
  • 專業園地
  • 3分鐘神經學新知
  • 會員專區
  • 神經學雜誌
  • 學會會訊

帳號:
會員編號如 0001,以此類推
密碼:
第一次登入密碼為您的
出生年月日,如20080131
查詢會號/密碼

  • 專科醫師甄審辦法
    • 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 神經學里程碑執行計劃(NeurologyMilestones)
    • 專科考古題
  • 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評鑑及相關辦法
  • 台灣神經醫學史
    • 30週年專刊
  • 醫學新知
    • 醫學新知操作手冊
緊縮型頭痛

 首頁 > 專業園地 > 專科醫師甄審辦法

字體:小.中.大
分享:
(神經科專科醫師甄選委員會依據衛生署公布之神經科專科醫師分科及甄選辦法於81年6月25日訂立)
(84年10月2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95年4月14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95年4月25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95年6月20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96年10月1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97年7月22日衛生署公告修正)

壹、神經科專科醫師甄審原則

一、行政院衛生署(以下簡稱本署)為辦理神經科專科醫師甄審(以下簡稱專科醫師甄審),特訂定本原則。

二、醫師符合下列各款資格之一者,得參加專科醫師甄審:
(一) 凡在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接受三年以上之神經科臨床及相關學科之訓練。
(二) 領有外國之神經科專科醫師證書,經本署認可者。
前項第一款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於本署依規定辦理認定前,依台灣神經學學會(以下簡稱學會)認可之醫院為之。
於第一項第一款公告修正前,接受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者,其完成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之年限,得適用原規定(三年)。

三、 專科醫師甄審分筆試及口試二部份,筆試及口試均及格者為合格。筆試不及格者,不得參加口試,口試不及格者,筆試及格成績得保留二年。領有外國神經科專科醫師證書參加專科醫師甄審者,得免筆試或免筆試及口試。

四、筆試內容以神經學為範圍,包含基礎與臨床神經學(各種神經系統疾病之診斷和治療)。

五、口試由數位委員主試,其內容範圍包含實際病例檢查與診斷,口述簡短病例之分析,和神經科急症之處理。

六、專科醫師甄審成績採百分法計算,筆試成績以六十分為及格:口試成績以"通過"或"不通過"表示之,經半數以上口試委員評定通過者為及格。

七、專科醫師甄審每年筆試辦理一次,口試每年辦理兩次,其報名日期、筆試及口試日期地點及有關事項,於辦理前兩個月公告之。

八、參加專科醫師甄審,以通信或親自報名為之。

九、報名參加專科醫師甄審,應繳交下列表件:

  1. 報名表
  2. 第二點所定資格證明文件正本及影印本二份。補行口試者,繳交筆試及格證明文件。
  3. 最近一年內兩吋正面脫帽半身照片三張。
  4. 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十、 神經內科專科醫師甄審筆試加分辦法「限投稿台灣神經學雜誌」:

  1. 論文原著〈Original〉:第一作者加5分,上限10分。
  2. 論文病例報告〈Case Report〉: 第一作者加3分,上限10分。
  3. 每年7月31日前投於本會雜誌之文章且被接受者,以接受函或抽印本作為論文加 分之依據,上限10分。

十一、神經科專科醫師證書(以下簡稱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為六年,期滿每次展延期限為六年。

十二、申請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之展延,應於專科醫師證書之有效期限六年內,參加下列學術活動或繼續教育之積分至少應達一百六十二點,但每年積分超過六十點者,以六十點計:

  1. 參加學會年會、國際性神經醫學會議或外國之全國性神經醫學會議,每小時積分二點;發表論文或壁報者,每篇第一作者積分三點,其他作者積分一點;擔任特別演講或教育演講者,每次積分五點。
  2. 參加學會主辦或協辦,與神經學相關之全國性繼續教育課程或專題研討會,每小時積分一點;發表論文或壁報者,每篇第一作者積分二點,其他作者積分一點;擔任授課者或教育演講者,每次積分五點。
  3. 參加學會地區性會議(如北、中、南區月會)或國外之地區性神經醫學會,每小時積分一點;擔任特別演講或教育演講者,每次積分三點。
  4. 參加其他醫學會舉辦,與神經學相關之學術活動與課程,每小時積分一點;擔任特別演講或教育演講者,每次積分三點。
  5. 參加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所舉辦的系列演講及相關教學活動如 Grand Round, Journal Reading, Case Conference 等,每小時積分一點;擔任主要報告或演講者,每次積分三點。但六年累積超過六十點者,以六十點計。
  6. 在國內外教學醫院接受研究員或住院醫師訓練者,每年以三十點計。
  7. 在醫學校院講授與神經學相關之繼續教育課程者,每小時積分二點。
  8. 在國內外醫學雜誌發表有關醫學原著論文者,每篇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積分十五點,第二作者積分五點,其他作者積分二點;發表其他類論文者,積分減半。
  9. 在國外執業或開業者,經專案審核後,每年得以三十點計。
  10. 在教育部認可之國內外大學或研究所進修醫學相關課程者,每學分積分五點,每學年超過三十點者,以三十點計。
  11. 於學會網站之繼續教育專欄完成學習與答題完全正確者,每一題組可得繼續教育積分二點,但六年累積超過二十點者,以二十點計。
於澎湖、金門、馬祖、綠島、蘭嶼等離島地區執業者,參加前項第一款至第五款繼續教育,其積分一點得以二點計。
第一項各款所定學術活動或繼續教育及積分之認定,於委託專科醫學會辦理專科醫師甄審工作初審或展延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先行查核工作時,由專科醫學會辦理採認。
第一項各款所定繼續教育積分採計規定,於公告修正後開始實施。公告修正前所累積之繼續教育積分,得依修正前積分每十點轉換為修正後三點之比例,將修正前總積分取整數轉換為修正後之繼續教育積分。
申請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之展延者,於六年有效期限內所累積之繼續教育積分如含積分計算方式修正前之積分,得將該積分總分轉換為修正後之繼續教育積分,再與依修正後取得之積分合併計算。

十三、申請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應繳下列表件:

  1. 申請表。
  2. 符合第十一點所定展延條件之證明文件正本及影本二份。
  3. 最近一年內二吋正面脫帽半身照片二張。
  4. 其他有關證明文件。

十四、專科醫師甄審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得斟酌實際費用需要收取甄審費或查核費。前項規定,於委託專科醫學會辦理初審工作或先行查核者准用之,其收取之費額,專科醫學會應報本署備查。

十五、專科醫師甄審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結果,由本署通知之,經專科醫師甄審合格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准予展延者,得依專科醫師分科及甄審辦法規定,申請本署發給專科醫師證書或展延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 專科醫師甄審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於委託專科醫學會辦理初審工作或先行查核者,經本署複審或核定後,前項通知,由專科醫學會為之;其申請專科醫師證書或展延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時,由專科醫學會統一向本署申請。

十六、申請專科醫師甄審成績複查,應於收到成績單之日起十日內以書面敘明理由申請之,逾期不予受理,並以一次為限。 前項複查,不得要求重新評閱、提供參考答案、閱覽或影印試卷,亦不得要求告知閱卷人員之姓名或其他相關資料。 專科醫師甄審委託專科醫學會辦理初審工作時,前項複查之申請,向專科醫學會為之。

十七、專科醫師甄審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有關試卷、論著及資格證明文件等資料,除留供研究者外,保存二年,但保留筆試及格成績補行口試者,應保存四年。委託專科醫學會辦理專科醫師甄審初審工作或專科醫師證書有效期限展延先行查核工作時,有關試卷、論著及資格證明文件等資料,由醫學會依前項規定期限保存。



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附件:衛生福利部(公告)_公告修正「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基準」
  1. 學習目標
    自1090801生效。但1090731前各醫院已招收之住院醫師適用修正前之規定
訓練年 學習目標
第一年
  1. 能夠在神經科病房中融入照護團隊,並展現可信賴之臨床能力
  2. 能夠在住院病人完成周全性老人評估
  3. 能夠判讀急性腦血管疾病之影像,能夠判讀顱內外超音波檢查
  4. 能夠了解靜脈溶栓治療流程,並在加護病房內照護急性中風及神經重症病人
  5. 完成其他訓練負責人安排之訓練課程
第二年
  1. 能夠在神經科病房中融入照護團隊,並展現可信賴之臨床能力及指導其他成員
  2. 能夠在住院病人完成周全性老人評估並提出照護計畫
  3. 能夠了解動脈取栓治療流程,並在加護病房內照護神經重症病人
  4. 能夠判讀神經電生理檢查,包括神經傳導/肌電圖(NCV/EMG)、腦波圖(EEG)、誘發電位檢查 (EPs)等。
  5. 完成復健科或精神科外訓
  6. 完成其他訓練負責人安排之訓練課程
第三年
  1. 能夠在神經科病房中融入照護團隊,並展現可信賴之臨床能力及領導其他成員
  2. 能夠在住院病人完成周全性老人評估並提出照護計畫及多科整合治療
  3. 能夠在加護病房內領導團隊照護神經重症病人,學習並參與腦死判定
  4. 能夠判讀神經電生理檢查,包括神經傳導/肌電圖(NCV/EMG)、腦波圖(EEG)、誘發電位檢查 (EPs)等,累積親自操作經驗。
  5. 能夠融入失智症暨神經退化性疾病照護團隊,並展現可信賴之臨床能力,且能夠執行及判讀神經心理檢查
  6. 能夠病房及急診獨立完成神經科會診
  7. 完成精神科或復健科外訓
  8. 完成其他訓練負責人安排之訓練課程
  9. 複習三年學習歷程,通過專科醫師考試
  1. 二年期PGY (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計畫)訓練學員接續神經內科專科訓練年限
二年期PGY訓練第2年分組別 接續專科訓練年限
 一般醫學內科組 3年
 一般醫學外科組 3年
 一般醫學兒科組 3年
 一般醫學婦產科組 3年
 不分組 3年

備註: 1. 「住院醫師接受二年期PGY訓練時,選擇一般醫學外科組/一般醫學兒科組/一般醫學婦產科組者,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安排之病房訓練將加長兩個月,彈性課程減少兩個月」。
備註: 2. 調整各訓練單位之月份安排原則,並提高「彈性課程」占比已使訓練醫院建立自我教學特色。

  1. 專科訓練課程
一般醫學內科組/不分組 專科訓練課程
輪訓時程表
第一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靜脈溶栓治療) 9
顱內外超音波檢查(包含中風之其他相關檢查) 1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1
彈性課程 1
輪訓時程表
第二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動脈取栓治療) 6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2
顱內外超音波 1
外訓復健或精神科 1
彈性課程 2
輪訓時程表
第三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靜脈溶栓治療和動脈取栓治療) 5
神經科會診 (急診) 1
神經心理檢查 (包括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之其他相關檢查)
神經科會診 (院內病房)
1
外訓精神科或復健科 1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2
彈性課程 2

備註:1. 第一年至第三年之訓練課程,除另有規定,訓練中心可依實際訓練需要調整訓練內容的先後順序。
備註:2. 急診至少一個月。神經重症加護病房訓練至少兩個月。
備註:3. 三年訓練課程中,需有”跨層級”聯合訓練,到非限定為專科訓練醫院或教學醫院,但應具有專科訓練教師,其他層級醫院訓練一個月。
 

一般醫學外科組/婦科組/兒科組 專科訓練課程
輪訓時程表
第一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靜脈溶栓治療) 10
顱內外超音波檢查(包含中風和相關影像訓練) 1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1
輪訓時程表
第二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動脈取栓治療) 7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2
顱內外超音波 1
外訓復健或精神科 1
彈性課程 1
輪訓時程表
第三年住院醫師
輪訓內容 時程 (月)
病房及神經重症加護病房 (包括靜脈溶栓治療和動脈取栓治療) 6
神經科會診 (急診) 1
神經心理檢查 (包括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
神經科會診 (院內病房)
1
外訓復健科或精神科 1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2
彈性課程 1

備註:1.病房訓練時間加長訓練兩個月,選修少兩個月。
備註:2. 第一年至第三年之訓練課程,除另有規定,訓練中心可依實際訓練需要調整訓練內容的先後順序。
備註:3. 急診至少一個月。神經重症加護病房訓練至少兩個月。
備註:4. 三年訓練課程中,需有”跨層級”聯合訓練,到非限定為專科訓練醫院或教學醫院,但應具有專科訓練教師,其他層級醫院訓練一個月。

  1. 新舊版本比較
    1. 更多彈性課程讓訓練中心建立各自教學特色
    2. 因應神經科的發展,加強腦中風,失智症,老人醫學訓練
    3. 小兒神經科改列選修
    4. 將來預備導入里程碑計畫(milestone)做為評量方法
    5. 新舊版本細目比較
項目 舊版本 (月) 新版本 (月) 說明
病房及神經重症及加護病房 8+8+8= 24 (含重症和加護病房) 9+6+5=20
(包括靜脈溶栓治療, 動脈取栓治療)
神經重症及加護病房須至少2個月
融入老人醫學內容, 提升急性腦中風治療佔比
臨床神經電生理檢查 2+2=4 1+2+2=5
(不包括顱內外超音波檢查, 神經心理檢查)
顱內外超音波檢查及神經心理衡鑑列為獨立單元
神經科會診 (未明確列出,包含於每年八個月病房訓練) 0+0+1=1 (急診) 院內照會移至神經心理衡鑑單元也可考慮合併在期他單元或在選修單元執行
外訓 1-2+1-2+1-2= 6 (原為三個必修,兩個自由選科,但是必修,精神科必修兩個月,後改成一個月) 0+1+1=2 小兒神經科改列選修
顱內外超音波檢查及神經心理檢查(包括腦中風/失智症/神經退化性疾病) 0+0+2=2 (原為顱內外超音波檢查, 神經心理檢查) 1+1+1=3 提升腦中風及失智症診療佔比
彈性課程 0+0+1=1
(舊版本無任何選修空間,後刪除精神科必選修為一個月,方有一個月調整空間)
1+2+2=5 增加彈性課程佔比讓訓練中心建立各自教學特色
Total 36 36  


神經內科住院醫師訓練計畫排程表(三年制)
自民國101年開始實施,民國106年修正,本課程訓練完成所需時間為3年。適用109/7/31前招收之住院醫師
訓練年 訓練項目(課程) 訓練時間 備註
第一年 病房訓練:
a) 神經科病房
b) 神經加護病房

7個月
1個月

神經加護病房1個月為必修,可視實際需求增加,與一般病房訓練機動調整。
特殊檢查:
a) EMG/NCV
b) EEG/EP

1個月
1個月

*第1-3年共8個月之特殊檢查訓練,EMG/NCV及EEG/EP等需連續兩個月排在一起。特殊檢查與相關疾病之會診可結合同時進行。
相關學科訓練*: 1-2個月 *第一年至第三年必修精神科1個月、復健科1個月、小兒神經科1個月及其他學科1-2個月(經計畫主持人與住院醫師討論後決定)。其他學科包括進階內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線科、神經病理學、基礎神經科學及實驗診斷學、老人醫學及長期照護等。每一個訓練以1個月為基本單位。
門診 每月持續 由主治醫師指導,追蹤出院病人
第二年 病房訓練:
a) 神經科病房
b) 神經加護病房
b) 急診照會/急診室*

6個月
1個月
1個月

神經加護病房1個月為必修,可視實際需求增加,與一般病房訓練機動調整。
*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學習其他科住院病人之神經科照會
特殊檢查:
a) EMG/NCV
b) EEG/EP

1個月
1個月

*EMG/NCV, EEG/EP 等需連續兩個月排在一起。特殊檢查與相關疾病之會診可結合同時進行。
相關學科訓練*: 1-2個月 *第一年至第三年必修精神科1個月、復健科1個月、小兒神經科1個月及其他學科1-2個月(經計畫主持人與住院醫師討論後決定)。其他學科包括進階內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線科、神經病理學、基礎神經科學及實驗診斷學、老人醫學及長期照護等。每一個訓練以1個月為基本單位。
門診 每月持續 由主治醫師指導,追蹤出院病人及初診病人之診療
第三年 病房及照會訓練:
a) 神經科病房
b) 神經加護病房
b) 病房會診/急診會診*

4個月
2個月
1個月

神經加護病房2個月為必修,可視實際需求增加,與一般病房訓練機動調整。
*在專科醫師指導下,學習其他科住院病人之神經科照會
特殊檢查:
a) 腦血管超音波
b) 神經心理檢查

1個月
1個月

*特殊檢查與相關疾病之會診可結合同時進行。
c) EMG/NCV
d) EEG/EP
一個月
一個月
*其他神經生理學或神經肌肉組織生化檢查,或做為補足前兩年不足訓練之用
*接受腦死判定之訓練正式記錄或有腦死判定訓練課程證明。
相關學科訓練*: 1個月 *第一年至第三年必修精神科1個月、復健科1個月、小兒神經科1個月及其他學科1個月。其他學科包括進階內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線科、神經病理學、基礎神經科學及實驗診斷學、老人醫學及長期照護。每一個訓練以1個月為基本單位。
門診 每月持續 獨立門診作業,資深主治醫師指導。
註:第一年至第三年之訓練課程,除另有規定,訓練中心可依實際訓練需要調整訓練內容的先後順序。

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課程內容 學會規定
神經科臨床診療
(26個月)
病房訓練
 一般病房
 照會

17
1
神經科特殊檢查
 NCV/EMG
 EEG/EP
 腦血管超音波
 神經心理檢查

3
3
1
1
急、重症照護
[5個月]
加護病房
急診照會/急診室
4
1
相關學科訓練
(4-5個月)
精神科
復健科
小兒神經科
其他學科(其他學科包括進階內科、神經外科、神經放射線科、神經病理學、基礎神經科學及實驗診斷學、老人醫學及長期照護。每一個訓練以1個月為基本單位。腦死判定訓練課程或訓練記錄)
1
1
1
1-2


參、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認定標準

一、衛生署評定之教學醫院(醫學中心或區域醫院)設有神經專科或分科者。

二、至少有專任之神經科專科醫師四人負責訓練工作。

三、神經科病床不得少於二十五床,每年住院病人不得少於三百人。

四、具有基本之檢驗設備:腦波、肌電圖、腦血管攝影、脊髓攝影、電腦斷層檢查等。

五、申請擔任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須向神經學學會提出下列文件:

  • 申請函。
  • 人員資歷與設備之說明書。
  • 最近三年之醫療業務報告書。
  • 訓練計劃書。

六、申請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者,由甄審委員會審查合格後,由神經學學會轉報衛生署複核。

七、神經科專科醫師訓練醫院應定期將該醫院之人員動態,與作業內容呈報甄審委員會重新評估。

附件:公告神經科訓練計畫認定基準  

肆、外國專科醫師醫師資格認可原則

一、經甄審委員會評審該外國專科醫師制度,訓練過程與我國相當者,報請衛生署複查通過者得免筆試,或免筆試和口試。

二、甄審委員會認為該外國專科醫師不及我國水準時,得拒絕或准予參加專科醫師甄試(含筆試和口試)。

top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 關於學會
  • 學會組織
  • 活動看板
  • 專業園地
  • 討論區
  • 會員專區
  • 神經學雜誌
  • 衛教專區
地址:106 臺北市羅斯福路二段93號17樓之2 電話:02-2362-7626 傳真:02-2362-7631
Designed by eHato, Copyright © 2013 neuro, All rights reserved. E-mail:neuro@mail.hato.com.tw